傳感器設備開發不止步于可穿戴設備 |
編輯:杭州明辰傳感器有限公司 時間:2014/04/03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傳感器設備開發不止步于可穿戴設備 |
可穿戴科技產品根本不算智能,在某些層面上來說,對這些產品的第一印象還覺得它們有些傻氣——為解決一個問題而生,而這個問題偏偏有著更好更簡單的解決方案。 如果你在CES大會,那么你肯定不會錯過這款新興的電子產品“可穿戴設備”。這個類型的設備可謂是FitBit的無限進化版,它們通常分為三大類:健康追蹤器、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。上述的三類產品,幾乎沒有一款不是圍繞著全世界最重要的健康問題,試圖為其提供解決方法的。 幾乎每日,我都能發現新的可穿戴設備發布。雖然可穿戴設備的種類越來越多,但是它們仍然一個比一個顯得傻氣??纱┐髟O備的種類囊括各種飾物,從可穿戴項鏈(就好似項鏈從來都沒有被穿過那樣)、耳環、鞋子、衣服和其他可以穿在身上的東西等等,它們的特點都是可以內置微型電腦和生物傳感器、低耗電和高連接性能。眾多科技公司絞盡腦汁,想要讓人們知道可穿戴設備的影響力和顛覆性,因此,順利成章地,無論發布的產品多么滑稽,媒體、推特和YouTube等都會進行瘋狂地關注。 我的觀點是,大家都濫用了“顛覆性”這個詞。大部分的可穿戴設備都是在利用蓄謀已久的“顛覆性”來為人們帶來困擾。 雖然仍有少部分人在購買可穿戴設備幾個月后仍能堅持使用,但是大部分的人(包括我自己)都很快失去新鮮感而停止使用。我在使用FitBit六個月后就放棄繼續使用,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我的Pebble智能手表和Google Glass上(分別是6天和6小時)。我對待他它們的態度就好像當初對待第一只卡西歐手表那樣,還記得那是高中時期擁有的第一只有計算功能的手表。當時我就覺得有計算器的手表真的對我生活造成困擾。而現在,所謂的“顛覆性”也不需要讓人們覺得不方便。 所謂的顛覆性應該是不會給人們造成困擾的改變 其實道理很簡單,如果一個戴著身上的產品既不舒服也不美觀,而且產生的價值也補償不了它給我們帶來的困擾,那么這個產品肯定不會有可持續的價值。因此,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,可穿戴設備將會變成什么?顯然,計算機科技和互聯網連接技術會繼續被使用,而物聯網技術也是不可或缺的。然而,目前的可穿戴設備都將其定位于嘗試解決健康問題。 那么,是不是人人都需要每日都戴著幫助解決健康問題的設備呢?又或者,這個設備是不是只需要每日每夜不停地感應我的生理狀況呢? 人們需要的是傳感,或者設備應該命名為傳感設備 就在最近,奇點大學在福布斯網站上發表有關“新一代具有醫療室儀器功能的革命性生物傳感器正在向人們襲來,帶來更輕便、更微型和更高效的醫護體驗”的文章。Human API所需要的“傳感”指的是傳感器以及敏感性,而不是設備使用的模式——無論設備是植入式還是佩戴式的都不是問題。 在一部Hacking the Future的劇集中,福布斯的John Nosta和我對“可植入設備”這個新的命名達成了共識,或者John創造了一個更加貼近的類別“表皮設備”??芍踩朐O備以及(或)表皮設備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與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大有不同,前者不會對用戶造成困擾。相反地,它們是隱藏的、不易被發現的,在背后默默地測量數據。專家們指出,傳感設備的問題在于其不能無時無刻地提供健康信息流,相反地,它們提供的是一個某個時間點的健康信息。 以下列舉一些傳感設備 汽車——方向盤、桌椅 衛生間——鏡子、衛浴、牙刷、花灑頭(看在老天爺的份上我們還是有一定尺度的) 睡房——枕頭、床墊、被單 辦公室——椅子、筆 藥房——想象一下藥房變成一個傳感室,你只需2-5分鐘就能提交查看相關數據 有考慮過“流”健康的出現嗎? 越來越多的人們覺得自己需要“流”的健康信息,其實這個觀念并不是正確的。不過,對于這種訴求的出現我也有一定的道理,這篇文章我就有提到一個過時的“流健康”概念了。但是,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,就是“流”真的可以幫助解決健康問題嗎?還是我們小題大做過分設計了?健康 在健康數據的使用上,我們都錯了。 . 事實上,在大部分的情況下,從醫療角度來分析的話,個人的健康信息流并不會比單個時間點的生理數據更具有分析價值(除非你是重癥病患者)。這意味著,一個能每日或每周感應用戶健康指數的植入式傳感器已經足夠了,并不需要每日每夜都戴著一款度身定做的能提供“流健康”數據的設備。 . 更多的數據并不意味著能夠獲得度身定做的醫療服務。當然,我們都想擁有專為自己而設的醫藥服務,但是除了像腫瘤或者其他種類的病之外,我們根本不可能獲得度身定做的藥物服務;或者說,我們亦不需要。我們可能在團體、人口、性別、年齡和體型方面能獲得私人的藥物,但是如果為了有自己度身定做的藥物服務而投資的話,那真是太傻了。 . 從人們身上收集得來的數據并不是十分準確,我們需要著重開發能夠認知能力的智能設備來“修復”相關的數據,令其可以用于治療分析。否則,我們就會很容易出現錯誤的診斷,嚴重的還會造成全球性抑郁癥的蔓延。在開發出那樣的智能設備之前,病患者只能參考大眾健康數據的分析結果,而這些數據也只能適用于大眾。知道開發出能修復測量數據的設備前,我們只能從“健康數據目錄”中找到自己相關的分析結果。
|
上一條:光纖傳感器在周界安防領域的優勢應用 | 下一條:網絡化的智能溫度傳感器設計 |